
最近ETF的规模数据引人关注,因为截至十一月九日,总额已达五点七四万亿,而且同比增长超过五成,同时科技类产品更是表现亮眼,于是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讨论,不过我看到的第一感受并不是兴奋,而是谨慎,因为资金的快速集中,往往意味着新的博弈,同时也可能隐藏风险,因此需要冷静分析,于是我打开量化系统,准备从数据端寻找答案。
十年的交易经验告诉我,市场热度和真实趋势之间,并不总是同步,而且很多时候,表面的突破行情,其实只是表演,因此当朋友问我是否真要启动时,我虽然理解他们的期待,但是我也要提醒,传统的放量突破理论并不绝对,因为我测算的准确率只有六成,因此很多情况下,需要结合机构资金行为去研判,而不是仅依靠单一指标。
如果回忆过去,可以看到二零一五年的末期,几乎所有分析师都在喊突破,并且很多投资者因此加仓,但是几个月后市场急转直下,于是跌幅让人措手不及,最终不少人亏损惨重,因此当我用量化模型复盘时,发现所谓的放量,其实是机构有意制造的假象,同时伴随集中出货,这就说明,资金背后的意图,比表面形态更关键。
在最近的案例里,我对两只股票进行了比对,因为它们的走势极为相似,而且都是快速拉升后进入调整,于是乍看难以判断后续变化,但是引入量化数据后,左侧个股呈现机构震仓特征,并且伴随持续库存,这说明大资金在洗盘,而右侧个股则缺乏机构参与,于是反弹容易受限,结果最终显示,前者上涨五成,后者持续走低,由此可见,读懂交易文字背后的实际行为,才是关键。
那么回到ETF的热度,本轮科技类的突然走红,可能并不只是因为长期看好,因为去年新能源ETF也曾出现类似的火热,然后在利好兑现后急剧回落,因此在面对复杂市场时,投资者应该结合多维数据,去识别资金的真实流向,而不是仅跟随短期热议,最终才能既抓住机会,又控制好风险。
飞乐乐配资,炒股配资基础知识,超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