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德国联邦国防军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表示,德国已做好与俄罗斯开战的准备,拟协助北约在俄边境部署约80万兵力,普京随即对外称“俄罗斯懂得如何在全球挑战下团结解决问题”,欧洲的紧张被瞬间推到最高档
这不是一句“狠话”,这是把欧洲安全闸门往前推了一大格
索尔弗兰克的表态,背后是去年公开的《德国行动计划》:一旦北约“第五条”被触发,德国将充当前线后勤枢纽,为数十万军队和装备开路
说白了,德国把自己定位成“桥”,而这座桥直通俄罗斯方向,重量级很足
俄方并没退后半步,拉夫罗夫点名德国呈现“纳粹复兴迹象”,美国防长也用“类似二战前”的词形容当下国际空气,虽然指向的不止德国,但话里话外都在提醒:棋盘正在加速集结
要理解这次“硬碰硬”,先看德国为什么突然这么硬
默茨政府上台后,彻底抛弃默克尔时期的谨慎平衡,转向强硬路线;
《德国行动计划》提前把冲突时的兵力调动打了草稿;
而2025年的俄乌战场,乌军败势明显,德国与乌克兰深度绑定,投入太多不愿打水漂
默茨政府把对俄政策拨到最硬那档,德俄关系从谨慎平衡切到公开对峙
这一年德国的动作几乎没停过
7月,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公开场合用词强硬,称若俄袭击北约成员国,德军已做好“杀死俄罗斯军人”的准备,俄方回击说德国“再次变得危险”
9月,总监察长布罗伊尔提交《东部安全态势评估报告》,足足48页,预测与俄冲突时德军每日或有约1000名士兵伤亡
11月8日,索尔弗兰克把话说到了点子上:德国已整装待发,80万北约兵力可以向俄边境集结
与此同时,德国敲定250亿欧元军购计划,取消对乌援助武器的射程限制,还推动挪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支援乌克兰,力度不小
但硬力量这件事,数据是不会说谎的
当前处于战备状态的德军作战部队仅约8万人,装备完好率不足60%,“豹2”主战坦克随时可战的比例约38%,“台风”战斗机妥善率约52%
换句话说,德国喊得响,能端上桌的菜还在备料
反观俄罗斯
在加里宁格勒州等方向部署约35万作战部队,且相关导弹部队据称在72小时内可覆盖德国东部重要军事基地
再加上俄军的战略威慑体系,德国短期内想把差距抹平,很难
说白了,嘴上要硬,仓库里要满,账本也要撑住
俄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态
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强调:相关报告是恶意抹黑,俄军部署属防御性质,俄罗斯无意与北约冲突,但不容挑衅
同时
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并举行军演,被视作“有礼有节的强硬”
这种“防御中的锋芒”,就是告诉对手:不要逼到红线
如果真打起来,会怎样?
先不说胜负,代价已经摆在眼前
一方面,德国本土必然成为前沿,不少交通枢纽和工业设施将被视作关键目标,德国经济承压的程度会从“萎靡”直接跳到“创伤”
另一方面
德国作为北约核心,一旦开火,北约“第五条”几乎是自动激活,俄罗斯可能要面对体系级的多线作战,常规层面压力陡增
更扎心的是欧洲本身,能源、金融、供应链会被放到火上烤
俄是欧洲能源的重要来源,德是欧洲经济的引擎,任何一个熄火,欧洲的灯都会闪
难民潮、社会秩序、公共服务的压力,很可能比想象更快到来
把镜头拉近到最近两天,你会更直观地感到寒意
11月8日,俄军24小时内发射超450架自杀式无人机和45枚导弹,直击乌克兰能源设施,乌多地发电能力一度归零
第二天,乌军反击
袭击俄别尔哥罗德等多地能源设施,造成停电断暖,“冬天被武器化”的对抗被推向新高
在这种互相掐能源的状态下,欧洲天然气价格、工业电价和居民账单的每一次跳动都像计时器,提醒大家冬季才刚开始
德国国内,也不是铁板一块
2024年德国GDP萎缩0.2%,2025年增长预期仅0.2%到0.4%,制造业疲态明显,企业外迁的讨论没少过
在法兰克福的地铁站里,能听到有人抱怨“账单越来越厚,福利却在变薄”
政府把大量资源投向国防,民众的生活成本上涨与公共服务缩水引发不满,极右翼势力趁势抬头,社会对强硬对俄政策和军事投入争议不断
这不是一纸预算能压住的情绪,政策要硬,也要有温度
一些俄军事专家提醒:德国在伤亡预测上高估了自身作用,真要打是体系对抗,俄军重心仍在乌克兰战场
而默茨的态度则更直接:“与俄罗斯难达成稳定和平,要以力量为后盾实现和平,把战争止于战争”
两边的逻辑都自洽,但历史经验给出的提醒更朴素:力量摆在台面上时,误判最致命
为了避免走到“不可控”,可以看看两个参照
冷战时期的富尔达走廊,美苏重兵对峙三十多年,战术核武密集部署,军演不断,但最后没打起来,靠的是清醒的底线感
那是把刀摆在桌上,却始终没拔出鞘
再看2014至今的俄乌
美欧制裁、军援层层加码,俄罗斯承受压力同时掌控乌东部分领土,局势一直停在“代理人与威慑博弈”的档位
这两个案例说明:当对抗上升到体系层级,开战不再是单个国家能拍板的事,算账的人会越来越多,风控比勇气更值钱
回到当下,这场博弈并不是“一天之内走到决战”
截至11月11日,俄德尚未发生直接军事冲突,双方更多是在舆论和部署层面互相加码
德国强化军购、取消武器援乌射程限制、推动动用俄冻结资产;
俄罗斯通过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、举办军演、强调防御意图来回应
双方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:“我们准备好了,但不是我们要先开枪”
更现实的判断是
俄德直接开战的可能性依旧不大,威慑与姿态是主旋律
因为一旦开闸
全球经济会陷入混乱,核风险也会急剧上升,核威慑的平衡一旦失控,将是全球安全秩序的崩塌与联盟体系的被迫重组
欧洲承受不起,世界承受不起,德国的民生账也承受不起
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,每一次军演、每一份强硬声明,都会让误判的概率多一分
与其问谁先开枪,不如问谁先把闸门握稳
德国要给自己的硬政策找到社会的软着陆,俄罗斯要让防御部署不被误读成进攻冲动,欧洲要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那条细线
下一步看的是谁能把火捂住,而不是谁能先把门踢开
飞乐乐配资,炒股配资基础知识,超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