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12日,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援引油轮统计数据,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在11月刚过去的几天里,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骤降至92.6万桶,而10月份这个数字还是145万桶。 短短几天,进口量下跌了36%,这样的变化速度让许多市场观察者感到意外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中国炼油厂几乎在同一时间大幅提升了从沙特的原油进口。 数据显示,11月迄今,中国每天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预计达到178万桶,相比10月份的120万桶,每日增加了约50万桶。 这个增量几乎完美抵消了从俄罗斯减少的进口量。
为什么中国会在这个时间点突然调整石油进口策略? 2025年10月,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(Rosneft)和卢克石油公司(Lukoil)的制裁正式生效,切断了它们使用美元结算的渠道。 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石油的全球贸易。
中国国有石油企业,包括中石化和中石油,迅速做出了反应。 公开报道显示,这些企业已暂停从俄罗斯的海运原油采购。 甚至一些地方炼厂,如延长石油,也停止了对12月至2026年2月俄罗斯原油合同的采购。
印度的做法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。 印度国有石油公司仍在增加俄罗斯石油的进口,原因是他们从不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公司采购,并且俄罗斯给出的折扣极具吸引力。 数据显示,俄罗斯石油的折扣在几周内翻了一番,达到每桶19美元。
但印度也知道这种策略不可持续。 印度炼油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,他们计划用沙特和伊拉克的石油来替代俄罗斯石油。 沙特已经对中国和印度的炼油厂提供折扣,积极推销自己的油品。
中国的原油对外依赖度超过70%,能源安全一直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。 在2025年前九个月,中国平均每日进口超过1100万桶原油,其中约100万桶直接进入储备库,而非立即用于炼化。
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正在向20亿桶的目标迈进。 全球新增石油库存中,中国独自占了九成。 这种大规模储备不仅是应急措施,也是一种金融对冲手段,将外汇储备转换为实物石油,以应对美元波动和外部金融制裁风险。
俄罗斯石油收入已经受到明显影响。 截至11月2日的四周内,俄罗斯原油海运出货量暴跌至每日358万桶,较前一期减少19万桶,这是自2024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。 同期,莫斯科原油出口总额每周下降约9000万美元,降至13.6亿美元。
沙特正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。 沙特将10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定为较阿曼/迪拜均价升水2.2美元/桶,这一定价策略显示出其对亚洲市场的重视。
中俄能源合作并未因短期进口量下降而停滞。 2025年9月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环比增长了4.3%,达到828.7万吨。 这表明中俄能源贸易具有弹性,双方合作正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向更深入的领域扩展。
在金融结算方面,中俄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部分石油交易结算,推动去美元化进程。 这种探索为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石油市场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。 中国进口策略的调整不仅影响俄罗斯和沙特,也对全球油价产生连锁反应。 有分析师指出,如果中国停止大规模购入,全球油价很可能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。
中国的选择是否意味着全球能源权力平衡正在悄然改变?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关注能源市场的人深思。
#民生聚光灯#
飞乐乐配资,炒股配资基础知识,超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